北京朝阳高碑店乡的通惠河畔,医院,既做美容护肤,也从事牙科诊疗业务。9月3日9时30分,该机构已开门营业,然而5楼的牙科室设备却被贴上了封条……
37万种牙生事故十颗钉子在牙床未处理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该医疗机构系一起医疗损害赔偿案的被告,年时,55岁的杜先生来此做植牙手术,却没想到发生了医疗事故。杜先生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已支付的医疗费元并赔偿后续治疗费用。
当年12月26日,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约定由该医疗机构支付杜先生补偿、退款等各项损失元。
其中约定年3月15日前支付元,此后自年4月至11月每月15日前支付元,12月15日前支付剩余款项元。否则按照应付未付款的日万分之六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达成调解协议后,该机构未如约履行,分文未得的杜先生提出执行申请。
年2月份收到执行通知后,该机构的经营主管刘某曾表示,愿意偿还,但因疫情期间的经营受限,请求分期。2月11日前支付3万。之后从4月开始每月还款8万。
但是杜先生只收到了8万元,再无下文。“既受罪也没解决问题,目前还有十颗钉子在牙床上,没法处理。”杜先生直言,如今很后悔。该机构宣传做得很好,医生水平却不尽如人意。
虽达成赔偿协议时隔一年多仍没拿到钱
据杜先生反映,8月8日,他带朋友花元去该机构洗过一次牙,发现付款显示的是公司名称,但关联的是个人信息。
“当时顾客挺多,经营比较好,营业额也很高,医院的设备价值也很高。”杜先生认为,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就能执行到位。
对此,执行法官分析认为,该医疗机构可能存在通过员工代收款的方式躲避执行的情形。因此,执行法官决定于9月3日赶赴现场核实相关情况。
在现场,负责该机构法务工作的时先生表示,年3月起就已经不再正常经营了。“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