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对抗我自己从患者角度重新审 [复制链接]

1#

威廉·奥斯勒曾说:“认真听你的患者在说什么,他们在告诉你诊断结果。”这与我们固有认知相悖,我们一向认为是医生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给我们指明了治疗途径,而在未成为一名患者时,《从白大褂到病号服》的作者医生拉娜奥迪什也是恪守着自己学到的医疗教育准则,尽心尽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服务大众。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的病患,她绝不会意识到,有一天她会站在患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医患关系,推动清晰沟通在医疗领域的运行,也不会发现,原来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可以是互相信任,共同前行的。

医院,曾经的医生便意识到现行医疗制度是有问题的。医院标准化管理规定是凌驾于医生专业判断之上。明知要先做腹部手术,医院的“妊娠六个月以上的孕妇都要进妇产科”的规定而先进入妇产科。拉娜起初投诉无门,她开始思考,为什么医生总是在这样的不合理中选择服从?

答案是医生的保护伞。首先,医生由于其特殊身份而具有的权威性,在做医疗决策时处于上位者的身份。哪怕医生为患者提供几条可能的治疗路径,由患者自行选择哪条路径,但是医生措辞已经暗示了“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只是挑明而已。医生仍然在将所谓的“正确”观念强加于患者。再次,即使出了医疗事故,医生可以用双重效应原则来规避风险。因为用药作为医学赋予医生的一项主观权力,医生也有主观臆断的情境,本来就可能导致过失,我们无法判断事物发展的两重性:它可能照我们预期发展的那样迎来患者的新生,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甚至身体的衰竭。换言之,医生也是会“好心办坏事”,都是因为医学这门不完美的学科啊!

更为可怕的是,医院的权力分层制度,医护人员置身于一个个塔的层级制度里,上位者作出什么判断,下位者就要去服从权威,而不是尽力防范医疗失误。这样一来,更多的隐患便潜伏在患者身边,患者无法辨识出来,只能等待命运的垂青。

让我们把视角转移到医患关系涉及到的两个主体:医生和患者中来。在一个病例中,医生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