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奋楫扬帆再出发集团化融合发展再起航 [复制链接]

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化融合发展再起航的开局之年,集团坚持以健康和预防为中心,坚持公益性导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医院改革,坚持“大综合、强专科、优服务”发展思路,以精细化管理和内涵建设为主导,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安全、精益管理入手,在集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年接诊2.44万人次筑牢医疗机构感控防线

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强化发热门诊管理。增加疫情重点地区“愿检尽检”同道,严格落实各类风险人群区分管理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年接诊2.44万人次,未发生漏诊、错诊。把牢预检分诊和病房关口,做好就诊患者风险管理。制定疫情防控院感专项督查行动实施方案,通过院内自查、院区互查、纪委督查的“三级”专项督查模式,将疫情防控院感督查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高压态势,强化职工风险防控意识,筑牢院感防线。承担境外隔离人员定点救治工作,并于9月医院应急门诊。先后抽调医务人员两批近百人组成救治梯队,建立规章制度项,院感防控流程54个,重点接诊工作流程7个,应急预案21项,自查梳理问题条,立整立改项完成率达%。

明确“一体两翼”定位助力精细化管理再提升

集团定位“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制定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和推进方案,明确了集团各部门业务融合原则、融合步骤和融合措施,在制度上、流程上、管理上同步推进融合发展。

挂医院北部院区,派驻“十大中心”专家到北部院区开展坐诊、手术、业务指导等工作,出诊共计人次,推动北部院区转型发展。统一人才招聘工作,实现同质化招录;统一专业技术职称推荐及聘任标准,实现评聘同质化。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感染病区门诊楼、住院楼、应急楼、应急指挥中心于7月27日主体封顶,综合病区即将实现主体封顶;北部院区胸科楼、应急楼改造完成,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提升。

医院公益性、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六大内容并行,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利用智能编码辅助系统和病案管理等信息化手段,“人机共管”,狠抓运行病历、病案首页等重点内容。充分发挥远程会诊优势,利用线上优质医疗资源联合体,根据患者病情,开展首诊肿瘤患者分层分级MDT,全年达余次,基本实现MDT全覆盖。

以护理项目管理为抓手,通过流程再造包括管路护理、静脉治疗、压力性损伤等在内的多项护理规范,形成4个项目的管理手册,非计划拔管率等数据降幅近50%,推进护理质量工作纵向发展。以抗肿瘤药物及支持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为专题,全方位开展合理用药专项综合治理,实行综合管理和评价模式,强化合理用药管理。

打造学科“中心”模式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

多学科协作,引领“中心化”建设。胸痛中心引领全市模式建设,全年新认证市级中心1个,胸痛单元18家,进一步完善胸痛救治网络;卒中中心整合内科、外科、急诊、医技等相关学科,年开展24小时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动脉瘤栓塞术近例,被授予年全国第一批高级卒中中心,获得优秀课题参与团队称号,并入围首批国家级“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名单;以癫痫内科、外科、神经影像、脑电图等多学科技术队伍为核心的“癫痫中心”,成为青岛市唯一国字号“CAAE一级癫痫中心”。

推动亚专业建设,建立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新增21个院级亚专业;新开设骨髓瘤、淋巴瘤等专病门诊10个,成立肺癌罕见靶点靶向免疫门诊、脊柱关节炎多学科门诊、多学科综合门诊,成立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工作室。牵头成立医学会专科分会,扩大优势学科影响力。

瞄准“医院”目标全方位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大体系,辐射门诊、病区和行政后勤,涉及医疗技术、患者服务、医保监控、财务管理等全领域,加速打造医院。

将“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