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健康园地 http://www.qfl168.com/m/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医疗大健康生态圈加速重构,许多新生业态出现,固有的医疗模式早已打破,远程医疗、分级问诊等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等新业态更是蓬勃发展;大健康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在逐渐“换血”,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手段赋能产业,重塑医疗这条至关重要的价值链。
在双循环格局和“健康中国”背景下,在疫情倒逼行业突破创新的重要风口,业内如何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如何在危中寻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12月29日,第一财经联合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租赁”),共同推出云上会直播——后疫情时期:双循环格局下的医疗产业创新与使命,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医院终身教授冯晓源、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国控租赁常务副总经理刘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医疗资源亟待再分配
“医院门诊量已经回到了疫前的水平,也就是说线下的医疗是无法替代的,这也促使我们考虑,不是因为疫情,就医才要到线上去,而是整个医疗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改变”,医院终身教授冯晓源如此坦言。
诚然,疫情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过往通常停留在线上预约、简单咨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就诊需求,全行业开始加速医疗模式的更新迭代。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医疗”显得尤为重要,即更高性价比的医疗健康服务。
养老、医疗、教育会成为未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三驾马车是公认的大趋势,疫情更推动了老百姓对于医疗服务量的需求和服务单价的需求。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认为,新冠疫情以来,很多地方为了减轻工商业主的负担,进行减征或者免征的*策,所以医保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同时,目前中国患者就医的自我负担在20%到30%之间,未来如果要达到世卫组织的标准,需要再往下降。如果供给侧未来都不能出很多钱,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就会非常激烈,这个时候需要提升药品器械、医疗卫生服务的性价比。
因此,如何通过扩大互联网诊疗的服务形式、普及分级诊疗等模式,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性价比,是值得行业供给端深思的问题。
对此,国控租赁常务副总经理刘芳提出,随着患者医疗需求日益旺盛,医生资源的总量和质量,都面临着缺口。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医院医院在疫情中仍然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但如果患者分流,对各级医疗资源信任度更高,而不医院,感染率会大大降低,这暴露出来分级诊疗有待加强。刘芳指出,“医疗主要源于信任,在价差不大的情况下,大医院。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体系,把信任资源通过体系嫁接出去,让大家享受同等的服务,不会出现对公立大三甲之外的医疗资源没有信任感的问题。”
对于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构成要件——支付,刘芳提到,医疗行业的“4+7”带量采购,以及DRGs单病种付费以及鼓励非公医疗,包括商业保险发展都越来越快。她表示,“目前‘4+7’药品加成非常低,很多药品价格跌破了想像,以前几万一个的支架现在跌到几百块钱,这也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也认为,很多配套措施,包括医保支付措施还不够,这大大的限制了群众和医生在使用互联网医疗的层次和深度。“从远程会诊到远程诊断,到互联网复诊,甚至到一些用于居家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实际上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展。如果我们建立这样一个协同体系,能够让医生、专家,全科医生在线连接起来,共同为患者诊治,就可以解决患者在基层首诊的时候出现的信任问题,这个信任体系就会慢慢建立起来。国家实际上也在大量鼓励相关的措施。”
创新突破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就医的人次大约为83亿,但是国内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等人员仅有一千多万。面对医疗供需如此不平衡的现状,仅凭培养更多的医护专业人员远远不足以弥补巨大的差距,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势在必行。
冯晓源表示,互联网解决了医疗的可及性问题,患者不用出家门就可以看病。但是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目前一些新技术还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上下游、生态圈的方式。对此,刘芳也认为,药品和器械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行业,很多创新都只能集中在头部企业。对于中小型的企业如何获得创新的资金支持以及研发过渡期的商业化落地是个难点。
目前,制药行业年营业收入在一个亿以上的客群,大约只有一千家,占比约10%—20%。而在医疗器械行业,这个数值甚至不足5%。疫情之后,这一类大型企业可以获得的贷款和资金充足。而另一方面,作为整个发展链条中重要基石的中小微企业,却只有其中业绩高增长的那部分能够获得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