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以来,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正推动传统医疗向个性化、人性化、动态化的多元道路发展。今年,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民众对互联网诊疗的需求井喷,也有人将年称为互联网医疗的“爆发元年”。这一年,医院可以在线复诊、咨询,甚至药物配送到家,不少地方还可以医保结算。公众不仅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明晰的认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云医疗”看病模式。
01
医院迅猛发展
———*策空前利好,互联网医疗加速跑———
早在年,原卫医院设立了国家远程会诊中心,开展国内第一批远程医疗业务,并承担国家级远程医疗示范与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于年成立。
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如雨后春笋般逐年增长。据统计,医院仅有多家,到年上升到家。随后,由于疫情的影响,几乎是一夜之间,互联网医疗完成了一轮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尤其在抗疫“第二战场”的出色表现,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围绕疫情防控需求,出台医院落地的*策。
年2-3月,在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下,国家卫健委两次发文,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以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国家医保局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
5-6月起,疫情进入平稳状态后,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总结疫情期间的有益经验,推动互医院发展,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1月,医保*策迎来重大突破,国家医保局发文,制定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详细方案,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进入实操阶段。
在一系列利好*策出台后,医院有望接入医保支付体系,医保支付落地曙光渐显。
02
互联网医疗会不会“冷”下来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
疫情不仅是对互联网医疗使用层面的普及,促进了公众意识的改变,对作为医院来说,更是一种强力推动。
我国人口占全球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却仅占全球的2%,其中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凸显。
而医院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且不受地域限制。从预约挂号、在线支付、远程诊疗以及健康管理之间,都能够实现数据通路和服务通路,简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患矛盾,医院动态宣传,医院社会形象;医院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将院内资源集中在重点人群治疗护理上,实现资源整合。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正是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03
医院的六大优势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第一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院发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目前我国医院将近家,其功能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强医疗资源价值链条,推动分级诊疗发展。
将诊疗从线下转至线上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业务范围,合理引流医生与患者,进行精准匹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流动,医院品牌效应。同时面向基层医生的输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升基层首诊能力。
2、便捷患者就医,降低医疗支出。
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节省排队挂号、候诊就医时间,可提高诊疗效率。尤其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使患者可以“家门口”便捷就医,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求诊名医名家,缓解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平衡和医疗需求剧增之间的矛盾。
3、弥补了医生资源的不足,促进医师资源流动。
缓解了医生的工作压力,弥补了医生资源的不足,有效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塑造医生个人品牌,将医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4、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大数据共享。
通过云平台、移动智能端,获取患者健康数据和既往病例实现健康监控和病历共享,便于打通院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
5、坐享送药到家的服务。
通过医院,患者可以在就诊后就可以通过电子处方线上在药店取药,开展专业配药送药服务,扩展医疗附加服务范围。
6、可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机会概率。
互联网能够还能够让事后监管掌握全面、真实的信息,无论在患者和医保部门之间,还是在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之间,都大大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通畅,不规范诊疗行为无处遁形,加强在线医患之间的沟通,也改善医患关系,医院病人来源,形成口碑效应。最终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总结来说,医院的推广应用,能有效将健康管理、用药指导、在线挂号问诊、在线续方、药品配送相结合,弥补部分医疗机构缺药、基层医疗资源闲置、大医院人满为患等问题。最终实现“送医、送药、送健康”的愿景,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总而言之,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END—
●中药代煎服务,从“人等药”到“药等人”
●健脾祛湿
反复腹泻,多为脾阳虚衰,水湿内盛
●献礼医师节丨义诊送健康,最美“医”瞬间
●医院药品免费配送!这服务,分!转扩!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