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保缴费基数对参保人的医疗报销比例和到药 [复制链接]

1#

缴费基数对于医疗报销的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到药店买药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缴费基数越高,返还到个人账户的资金就会越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缴费基数越高越有利。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过去由于所有的社会保险,都是由社保局一个单位负责,那时的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和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最近两年,由于单独成了了医疗保障局,医保业务从社保业务中分离,所以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中,属于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比如养老、失业,工伤的缴费基数,和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和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不完全一致的。当然大部分地方五险的缴费基数还是基本统一的,地方不同具体操作办理也完全不同。

按照很多地方的规定,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还是要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当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当本人的实际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时,按照上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作为缴费基数,高出部分不计算缴费基数。如果按照%缴费和按照60%缴费进行对比,缴费基数相差了五倍,也就意味实际缴费金额也相差了五倍,那么在住院报销医疗费用是,是不是报销比例也会相差五倍呢?

当然是不会的。在大多数地方缴费基数的差别不影响住院治疗时的报销比例,报销比医院等级和年龄结构来确定,不会按照缴费基数来确定。但是有的地方对于报销限额的是有所差别的,缴费标准高的人报销限额标准也会更高,但一般的疾病很难超过报销限额的标准。但是按照%缴费和按照60%缴费,只要缴费比例超过了8%的都是建立个人账户的,其实最大的差别还是体现在个人账户的差别上,这对缴费基数高的人来讲实际是不吃亏的。

按照医保制度的规定,职工医疗保险是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分为两个账户管理,即医疗统筹基金账户和个人账户,两个账户之间独立计算。医疗统筹基金账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单位缴费部分,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划入部分,单位缴费有30%要划入个人账户。也就是说,不管你是按照60%缴费还是按照%缴费的,单位缴费部分都划归了统筹基金账户,但是个人缴费部分要全部返还的到个人账户,同时单位缴费部分还要划入30%到个人账户。

比如张三的的工资收入为每月2万元,但是当地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每月元,张三就要按照最高的%,即每月1元的基数缴纳医疗保险,张三个人的缴费比例是2%,也就是每月要从张三的工资中扣除医保费用元,单位就要每月扣除元。按照医保制度的规定,张三个人缴纳的元要全部返还的到个人账户,也就是自己的社保卡上,此外单位缴纳的元还要按照30%比例返还,每月要返还元到张三的个人账户,实际上每月返还到社保卡的费用为元,相当于张三每月不但没有缴费,而且还要多享受元的个人账户资金。

李四由于每月工资只有元,如果按照元作为缴费基数,相当于社平工资80%,也就是按照80%的标准缴纳的医保费用。每月要在自己的工资中扣除80元的医保缴费,单位每月要缴纳元。同样李四每月扣除的80元要返还到李四的社保卡中,同时单位缴纳的元中要返还30%,也就是每月要返还72元到李四的社保卡中,实际上李四每月社保卡返还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为元,也是相当于每月不但没有缴费,还要多享受72元的个人账户资金。

从上述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缴费基数越高,由于个人账户部分是要全返还的到个人账户的,而且单位缴费部分要返还30%给个人,缴费基数越高,单位返还给个人的30%相对应的基数就越高,返还的具体金额也就是越高,所以缴费基数高的人的并不吃亏,吃亏的是用人单位,因为用人单位的要承担6%的缴费比例,而且这个钱缴纳进去以后,就不再属于单位的钱了,也不属于职工的钱,而是属于医保基金的钱。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不要认为单位缴纳的钱是个人的钱,只是和个人有关系,实际和所有人都有关系,因为统筹基金就是解决所有人住院报销待遇的。相反缴费基数低的人,返还的的金额也比较低,特别是享受单位返还的部分相对也比较低,应该吃亏的是缴费基数低的人。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对于职工的医疗报销待遇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对于到药店买药,到医院门诊看病就有绝对的优势,这是因为缴费基数越高,返还的到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就会越高,这对于个人来讲绝对是好处大于不利之处;缴费基数低的人,虽然住院报销的比例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返还到个人账户的资金比较少,同时到药店的买药的钱也就变少了。如果属于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是自己全额缴费,选择按照60%教案医疗保险是最为划算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